泉州[切换城市][登录][注册]
搜索风云榜 | 免费发布信息 | 会员签到免费发布信息网址大全

泉州古玩交易在哪

2018-11-1 15:54:53 浏览:72次

中国古代瓷器,是有着从低级到高级,从原始到成熟逐步发展的过程。
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瓷器的发展史就是釉彩的发展史,是从无釉到有釉,又由单色釉到多色釉,然后再由釉下彩到釉上彩,并逐步发展成釉下与釉上合绘的五彩、斗彩。

  一、商代——原始青瓷

  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国已出现了原始青瓷,玻璃质、绿色釉,明亮光滑,胎釉结合较密,烧成温度较高,达1200℃以上,扣之有金石之声,被称为我国瓷器的鼻祖。

  二、东汉——成熟青瓷

  到东汉时摆脱了原始瓷器状态,烧制出成熟的青瓷器,这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三、隋唐——南青北白

  三国到唐代,制瓷业得到发展,形成“南青北白”的两大窑系。
即南方越窑的青瓷“类玉类冰”,北方邢窑的白瓷,类银类雪。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陶器,因经常使用黄、绿、褐三种色彩得名,一般作为明器(陪葬品),分为器皿、人物、动物,是我国古代陶器工艺的精品。

  四、宋代——素瓷发展的制高点、瓷器的第一个高峰

   宋代是我国瓷器空前发展的时期,突破了以往青、白瓷的单纯色调,除青、白两大瓷系外,黑釉、青白釉和彩绘瓷等纷纷兴起,在河南禹县钧窑发现了窑变现象,使瓷釉具有各种不同的颜色,五光十色,光彩夺目。

  宋瓷名窑林立,有民窑、官窑之分,有南北地域之分。
这时期著名官窑有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民窑有北方的磁州窑、耀州窑、钧窑、定窑和南方的饶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建窑、吉州窑。

  宋代文化在中国古代社会处于空前绝后的水平。
宋瓷是宋代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是两宋文化的一朵绚丽的奇葩。
宋瓷在海外贸易中,以成为风靡世界的名牌商品。

  所谓官窑,就是国家中央政府办的窑,专门为皇宫、王室生产的用瓷;所谓民窑,就是民间办的窑,生产民间用瓷。
官窑瓷器,不计成本,精益求精,窑址的地点,生产技术严格保密,工艺精美绝伦,传世瓷器多是稀世珍品。
而民窑,当时生产者看重的是实用、使用价值,生产者要考虑成本,工料就不如官窑那么讲究,但也有精美的艺术产品,纵览两宋瓷坛,民窑异彩纷呈,与官窑交相辉映,蔚为奇观。

  汝窑是北宋后期的宋徽宗年间建立的官窑,前后不足20年。
为“五大名窑”之首。
汝窑以青瓷为主,釉色有粉青、豆青、卵青、虾青等,汝窑瓷胎体较薄,釉层较厚,有玉石般的质感,釉面有很细的开片。
汝窑瓷采用支钉支烧法,瓷器底部留下细小的支钉痕迹。
器、物本身制作上胎体较薄,胎泥极细密,呈香灰色,制作规整,造型庄重大方。
器形多仿造古代青铜器式样,以洗、炉、尊、盘等为主。
汝窑传世作品不足百件,因此非常珍贵。
汝窑瓷器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其釉色。
后人评价“其色卵白,如堆脂”。
可见汝窑烧制的青瓷确有独特魅力,被人们推举为五窑之首,名副其实。

  官窑,是宋徽宗政和年间在京师汴梁建造的,窑址至今没有发现。
官窑主要烧制青瓷,大观年间,官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
主要器型有瓶、尊、洗、盘、碗,也有仿周、汉时期青铜器的鼎、炉、彝等式样,器物造型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
其烧瓷原料的选用和釉色的调配也很讲究,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绿三种颜色最为流行。
官瓷胎体较厚,天青色釉略带粉红颜色,釉面开大纹片。
这是因胎、釉受热后膨胀系数不同产生的效果。
这是北宋官窑瓷器的典型特征。

  北宋官窑瓷器传世很少,十分珍稀名贵。
宋代官窑瓷器不仅重视质地,且更追求瓷器的釉色之美。

  哥窑,确切窑场至今尚没有发现。
据历史传说为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在两浙路处州、龙泉县各建一窑,哥哥建的窑称为“哥窑”,弟弟建的窑称为“弟窑”,也称章窑、龙泉窑。
哥窑的主要特征是釉面有大大小小不规则的开裂纹片,俗称“开片”或“文武片”。
细小如鱼子的叫“鱼子纹”,开片呈弧形的叫“蟹爪纹”,开片大小相同的叫“百圾碎”。
小纹片的纹理呈金黄色,大纹片的纹理呈铁黑色,故有“金丝铁线”之说。
其胎色有黑、深灰、浅灰及土黄多种,其釉均为失透的乳浊釉,釉色以灰青为主。
常见器物有炉、瓶、碗、盘、洗等,质地优良,做工精细,全为宫廷用瓷的式样,与民窑瓷器大相径庭。
传世哥窑瓷器不见于宋墓出土,其窑址也未发现,故研究者普遍认为传世哥窑属于宋代官办瓷窑。

  钧窑,分为官钧窑、民钧窑。
官钧窑是宋徽宗年间继汝窑之后建立的第二座官窑。
钧窑广泛分布于河南禹县(时称钧州),故名钧窑。
以县城内的八卦洞窑和钧台窑最有名,烧制各种皇室用瓷。
钧瓷两次烧成,第一次素烧,出窑后施釉彩,二次再烧。
钧瓷的釉色为一绝,千变万化,红、蓝、青、白、紫交相融汇,灿若云霞,宋代诗人曾以“夕阳紫翠忽成岚”赞美之。
这是因为在烧制过程中,配料掺入铜的氧化物造成的艺术效果,此为中国制瓷史上的一大发明,称为“窑变”。
因钧瓷釉层厚,在烧制过程中,釉料自然流淌以填补裂纹,出窑后形成有规则的流动线条,非常类似蚯蚓在泥土中爬行的痕迹,故称之为“蚯蚓走泥纹”。
钧窑瓷以花盆最为出色。

  定窑为民窑。
定窑以烧白瓷为主,瓷质细腻,质薄有光,釉色润泽如玉。
定窑除烧白釉外还兼烧黑釉、绿釉和酱釉。
造型以盘、碗最多,其次是梅瓶、枕、盒等。
常见在器底刻“奉华”、“聚秀”、“慈福”、“官”等字。
盘、碗因覆烧,有芒口及因釉下垂而形成泪痕之特点。
花纹千姿百态,有用刀刻成的划花,用针剔成的绣花,特技制成的“竹丝刷纹”,“泪痕纹”等等。

  出土的定窑瓷片中,发现刻有“官”、“尚食局”等字样,这说明定窑的一部分产品是为官府和宫廷烧造的。

  五、元代——元青花一统江湖、釉里红产生

  1、宋、金时期的一些名窑,如磁州窑、钧窑、景德镇窑、龙泉窑的传统产品仍在继续烧造,特别是龙泉、青白系诸窑,由于外销的需要,大件器型增加,生产规模普遍扩大

  2、元代中晚期景德镇又正式烧出了青花、釉里红、钴蓝釉、铜红釉、卵白釉等新品种,为它日后成为瓷都奠定了基础。

  元代烧制出典型的元青花和釉里红及枢府瓷等,尤其是元青花烧制成功,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六、明代——青花的辉煌和彩绘瓷(斗彩、五彩)的出现

  1、青花的发展:永宣青花、成弘青花、嘉万青花

  这个时期的青花瓷,前期敦厚凝重;中期轻巧俊秀,以碗、盘、瓶、高足把杯、僧帽壶为主;明代后期,青花文具、宗教用瓷中的花觚、烛台、香炉大量生产,满足了人们在文化生活、宗教习俗活动的需要。

  明代以前陶瓷釉色以青为主,明代则以白瓷为主,为瓷器的装饰创造了物质条件。
明代,瓷器造型极为丰富,以青花瓷为主。

  2、斗彩的出现:明代成化年间出现了斗彩。
斗彩瓷的主要成就是开创了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种色彩相结合的新工艺。

  3、五彩的出现:明嘉靖、万历年间出现了五彩。
所谓五彩,实际上不一定是五种颜色,而是包括红彩在内的多彩瓷器。
如现存万历白釉餮饕纹瓶,色泽白中闪青,釉质凝厚而滋润,是仿西周青铜器餮饕纹的典型作品。

  4、景德镇成为中国瓷都。
这时全国制瓷业以景德镇为中心,最盛时有官窑50,民窑900,“工匠来四方,器成走天下”,“昼间白烟掩空,夜间红焰烧天”是对当时盛况的写照。

  七、清朝——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峰和珐琅彩粉彩的出现

  1、康熙时不但恢复了明代永乐、宣德朝以来所有精品的特色,还创烧了很多新的品种,珐琅彩瓷也出现在这一时期。

  2、雍正粉彩非常精致,成为与号称“国瓷”的青花互相媲美的新品种。

  3、乾隆朝的单色釉、青花、釉里红、珐琅彩、粉彩等品种在继承前清的基础上,都有极其精致的产品和创新的品种。

鉴定古代瓷器的年代着重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看造型各个时代和各个地区窑口的性质(官、民窑)、文化环境、技术条件的不同,器物的整体或局部就有差异。

2.看胎釉就瓷器来说,“胎为骨,釉为衣”,鉴定胎和釉对断代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方法。

3.看纹饰.纹饰即图案花纹,它们也具有鲜明的时代尤为重要。

4.看款识各时代、窑口瓷器款识的特点,也是断代和辨伪的重要依据。
首先可以研究笔法,再审度其字体的结构,排列的形式,落款的部位,款字色泽的深浅浓度,款字的内容等。

5.看烧造工艺观察瓷器器足、器口等无釉处,可以了解其烧造工艺,从而判断年代。

“泉州古玩交易在哪”该信息由会员自行发布。采用请谨慎,不贪小便宜,以防上当!
© 2007 - 2024 版权所有 娃酷网 粤ICP备19125541号-1